推动两江四岸区域品质提升 惠州将打造大湾区山水客厅 |
|
发布时间:2019-11-12 9:59:08 点击:1165次 |
|
结合既有的建城进程,江河沿岸的不规范不合理局面仍然存在,如何优化提升?日前,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编制的《两江四岸城市设计(草案)》(下称《城市设计》)经过专家评审正式公示征求社会意见。依据该草案内容,惠州两江四岸地区未来将结合山水本底、城市特质,打造成大湾区山水客厅、花园里创智城脊。
与此同时,《城市设计》对于两江四岸区域的建筑风貌指引和管控都提出要求,并提出通过夜景灯光亮化、打造旅游线路等方式系统推动片区品质提升。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将尽快推动该设计内容的完善和审批,让设计成果尽早应用于区域内城市建设项目的实施引导,切实推进城市品质的提升。
两江四岸区域将构建十脉连城的骨架格局
“山环水绕、湖塘浅丘相间的两江四岸格局是大自然给予惠州的馈赠,给了惠州城市建设、城市品质塑造更丰富多彩的可能。”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市设计区域的水系组合其实也代表着惠州山水融合、山江秀丽的独特地理风貌,而沿江两岸叠加的众多历史遗迹更是使得人文底蕴深厚。
在当前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征程里,作为稀缺景观资源水系和城市脸面,两江四岸提质提品发展也被提上议程,《城市设计》就拟结合两江四岸地区的山水本底、城市特质,将两江四岸打造成大湾区山水客厅、花园里创智城脊。
具体到城市设计范围,该设计文本指出为东江剑潭至汝湖段两岸、西枝江东平至惠大高速段两岸,总面积约5240公顷,其中陆域面积约2740公顷,水域面积约2500公顷。研究范围为东江和西枝江向岸边延伸2千米至5千米,陆域面积约115.8平方公里,结合城市的扩容发展,马安、江北西区两江沿线片区均被纳入其中。
未来的两江四岸将如何发展?笔者注意到,《城市设计》针对两江四岸区域的结构格局提出将通过重构山水形态格局、引导创新要素向滨江集聚、构建以江为脊的公共生活脉络,打造“山水汇聚、六心拥江、十脉连城、多点串联”的骨架与秩序。进而实现山水花园城区,岭南韵味的水乡园林的整体风貌意象。
例如在对于区域最为引人关注的山水景观梳理上,该设计内容要求借山理水、识别滨江山水空间特质,尤其是标志性山峰、山脊线、江河湖泊,通过造景手法,整合、梳理形成新的山水形态格局。同时预控开敞廊道或连通山水的低密度发展廊道,预留“亲水廊道”“景观廊道”等,形成融合山水与城市组团、全面感知山水的空间格局。
“城市建设不只是在建房子,更值得考虑的还有城市的自然生态、山水景观,怎么用好这些大自然的宝贵馈赠。”华南理工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姜洪庆介绍,惠州城市在核心城区分布着的山水格局,两江四岸的城市景观形态,即使是放到整个大湾区里都是不多见的,完全有着打造成湾区城市山水客厅的潜质。
他同时指出,纵观国内外的先进地区和城市,主城区的亲水地带往往都会被打造成城市最精华的片区,人类活动、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要素互动频繁,这也使得更好地利用好山水景观,优化城市与山水的互联互通和融合变得更加关键。“惠州有着独特的优势,做好管控,高标准设计好和严格实施好,两江四岸将会成为城市名片。”
严控沿岸建设形态 实现城市与江河交融发展
关注现有的城市和江河关系,在东江北岸,合生帝景湾、富力丽港中心、金裕碧水湾等高层住宅一字排开;另在西枝江沿线的东江新城区域,同样也是德威浪琴湾、方直君御、隆生文岭西堤、中海水岸城等高层小区密集分布……类似的局面在其他的河段沿岸同样存在。
“既有的城市建设是缺少指引和设计的,原本应该属于城市公共景观的山水景观很多都被变相‘私产’化了,景观都被私人住宅所遮挡,仅在沿江留有狭长的带状公园及绿地。”惠州本土一名要求匿名的资深城市规划师介绍,越靠近江河房子越好卖,企业就越靠江边房子建得越高,这就是缺少了刚性的城市设计引导。
市住建局城市设计科科长李子峰直言,《城市设计》的编制就是要解决这个事情。让城市规划从既有的2D平面拓展到3D的空间上来,除了在相关土地上的各项指标指引,对于建筑的空间布局和风貌形态都将予以限制,引导城市建设的有序有度和有形发展。“两江四岸区域设计就将着重解决这个问题,把城市的山水廊道留出来,把亲水互动的公共空间留出来,真正实现城市与江河的交融发展。”
具体如何管控提升?《城市设计》要求对接国土空间规划,构建以两江为核心的山水林田湖草有机生命体,落实生态保护区、农田、山林、公园绿地、湿地、河流、湖面等全生态要素的保护。通过打造“郊野绿廊—公园绿脉—垂江林荫大道”三级生态框架,实现山水与城市的咬合渗透。
与此同时,《城市设计》还将通过景观的再塑造和夜景亮化等举措带动整个滨江形象和城市体验的提升。
在天际线的营造环节,该城市设计提出要结合不同江段的山水关系,进行高度分区引导,引导高低错落的滨江界面,构建沿江步移景异的天际线视景。以低层形成滨江的第一层界面,通过把控较低矮的建筑结合公共场所、形象性公共建筑,凸显城市的精致感与特色性。以高度地标结合后退江岸的较高建筑群组形成高层簇群,并以此决定天际线外轮廓的界面,凸显城市界面的韵律感与雄伟气势。
同时,还将以温暖、柔和的暖色系为主对休闲景观空间和江河岸线进行亮化处理,形成老城区、金山湖片区、白沙堆片区和江北—水口片区四大盈彩夜景节点。值得注意的是,构建的视觉焦点为江北—水口片区,拟利用光学灯柱和建筑立面,打造滨江地区的核心交汇点,配合烟火、灯光秀场,作为城市灯光节庆的核心区。
此外,《城市设计》还将通过在江岸地区布置贯通的滨江漫步道、跑步道与自行车道,打通沿岸现存的河涌、桥梁、围墙等断裂点,引导多元市井生活向水集聚;设计一条水上游线、三条滨水活动环线,串联起现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结合岸线资源与功能特点,打造融入日常生活的多个特色水感体验节点等,充分体现城区的人文和城市魅力,完善市民生活。
■链接
两个城市新片区
详细设计指引
1 江北—水口片区:打造惠州城市新客厅
结合惠州两江四岸城市设计的总体目标,该片区定位为东江CAZ,城市新客厅。具体如何打造?区域将以江为核心,整合开放滨江端头的公共空间将建设区后退,使滨江一线形成一个环抱江面、四岸互望、放射形的环江舞台。同时置入文化、商业等积极的公共功能,环江舞台成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可玩可停留的亲水活力中心,营造全新惠州印象。
围绕环江舞台公共空间,后置布局高度地标塔楼,结合滨江一线较为低矮的形象地标建筑, 创造出“三塔三馆”地标建筑群组,凸显惠州现代、先锋、绿色的新气象。精细化的天际线设计,打破连续的滨水建设界面,形成画卷般秀山细水城市意象。
打造多条向江打开的滨江口袋,使得人们都能够从办公地和居住区,沿公园绿带舒适地来到江边,引导人们享受亲水的公共生活。同时注重与新老城中心区的联系与呼应,串联新老城区打造全新的滨江游憩体验。
2 白沙堆—梅湖片区:城景有序的创新服务范例
随着江南大道、惠博大道区域发展的提速,东江往江北西区区域延伸的江岸也成为了此次两江四岸的管控重点。在白沙堆—梅湖片区将塑造生态健康的惠州生活新风尚,打造山—江—城集萃一体,城景有序的创新服务范例。
如何有效实现?城市设计指出将充分尊重山水本底,借山理水,先定山水形态,再营造城市。维护山江相连、碧水青山的山水意象,借山水构建多层级的景观视线体系,形成从山到水的极致体验空间。同时将水头半岛、江岸打造成为向广大市民开放的公共生活中心,汇集山、江、洲、堤、湖、岛链、湿地等传统园林要素,打造具有新岭南韵味的水乡园林,集聚高品位的文化、休闲与创新服务。
在城市建设层面则避免高强度开发,对建筑高度进行引导控制,打造树梢下水平舒展的城区,营造亲人的街区尺度。同时以江为脉络自东向西,城市向生态过渡,氛围从活力转变为宁静,打造山水相连的生活。
惠民之家房产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协调处理(或删除)
|
|
|
|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